技术分享
朱元璋为什么能对胡惟庸忍耐八年之久?胡惟庸的儿子和朱元璋的妃子_2
先普及一个常识,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历代不同,比如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中书令等。注意区分宰相和丞相并非一个概念,宰相是通称,丞相是具体官职。
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君权、相权并行制度,宰相有着极高的权力和极大的话语权,对君权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这种情况直到明朝初期才有了彻底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源于洪武年间著名的“胡惟庸案”。
网络配图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此案主人公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信任。洪武六年,胡惟庸凭同乡、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的推荐,任右丞相。洪武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向来自觉奋进、勇于任事,但同时,他也是个骄纵跋扈、恃权独行的人,随着权力不断扩大,他不仅擅自决定上下官员的生杀升降,而且凡内外奏章都要预览,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胡惟庸广植党羽,上门馈送金帛重礼攀附者不可胜数,而对于有嫌隙的徐达、刘伯温,他就想方设法欲置其于死地。
网络配图
胡惟庸的这种行事风格也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他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引起了同样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的不满。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
胡惟庸案历时十年,前后诛杀3万余人,波及之广、震动之大,史之罕见。但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胡惟庸案对历史影响最大之处乃是朱元璋借此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另设内阁。而内阁大学士乃至内阁首辅的权力完全不能与丞相相提并论,也就是说,自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废除,胡惟庸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大权的宰相。从此君权越来越大,臣权越来越小,明清时期皇权达到顶峰,而士大夫阶层则日渐卑微,乃至成了下人、奴才,这与唐宋时期有着极大的差别。
网络配图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为什么要牵连诛杀其他三万余国之栋梁?是真的相信他们都有罪、都要造反吗?非也!是胡惟庸让朱元璋看到了相权过大的弊端,但若只杀一个胡惟庸,只要相位在,就一定会出现下一个胡惟庸氏的权臣,所以朱元璋想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彻底消除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和威胁。朱元璋是要借“胡惟庸案”扫除障碍,废除宰丞制度,加强皇权,重建历史格局。这才是朱元璋大费周章、耗时十载除“胡党”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经76岁的李善长-?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_3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杀了李善长一家70余口 却选择放过李家这三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刑罚极重,除了各种惨无人道的肉刑,还有株连的刑罚,从连坐、夷三族到灭九族,到明成祖朱棣的“诛十族”,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但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想过一个问题,假如皇帝的女儿嫁给了某人,而他的家族又犯了株连之罪,那作为皇帝的女婿会不会被处死,皇帝的外孙外孙女会不会被牵连?今天看完李善长一家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说起李善长和朱元璋的故事,其实和历史上大多数开国皇帝和功臣间的关系差不多。在朱元璋还是郭子兴部将时,李善长已是朱元璋帐下的头号幕傣,在朱元璋争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萧何+张良”的效果,因此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赏功臣时,李善长位列第一,赐韩国公,食禄2石,官职为左丞相,为百官之首。
明朝建立后,表面看上去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还是和以前一样,朱元璋排第一,李善长排第二,但其实两人的关系却已随着时势而转移。简单点说,在没有统一天下前,朱元璋是创业公司的老板,虽然位置高点,但一着不慎可能一无所有,因此与部下关系没那么疏离。而当了皇帝以后,他就成了天下共主,天子高高在上,自然也要和他的臣民们保持距离。李善长之所以在洪武四年便因病致仕,坏就坏在他没有认识到他与朱元璋的“君臣之别”。
当李善长在军中当谋主时,有人冒犯他,他可以立即定下罪名,奏而黜之,在当时的朱元璋看来是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可已经身登帝位,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再来审视李善长这种做法,难免会觉得他目中无人,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因此渐渐地,朱元璋对李善长产生不满,并觉得对相权有些限制。
不过李善长身为功臣之首,德高望重,如果轻易处罚,怕是会引来非议,朱元璋不得不先暂时压制自己这个想法。而李善长也慢慢觉察出朱元璋对他态度的转变,于是他也趁着生病的机会,上疏请求致仕试探朱元璋的态度。李善长以为,他上疏请求致仕,朱元璋肯定会温言慰留,可没想到朱元璋却就坡下驴,直接批准了他的请辞。
朱元璋这样做也有他的考虑,同意李善长的致仕,一是可以全了他俩的君臣之义,对李善长有保全之意,二是也是借机敲打李善长以及其他臣子,让他们不要恣情自用。不过如此行为,却未免显得无情,因此朱元璋在其他方面也对要善长多加补偿,比如赐予李善长太师封号,重用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为宰相,更是在洪武九年,将自己的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李祺,让李家成了皇亲国戚,恩宠亲密更胜往昔。
但后来随着胡惟庸一案的爆发以及朱元璋清理功臣勋戚的决心,已经致仕的李善长也没能得了善终。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入狱,连同其妻、女、弟、侄等七十余人一同处死。唯独临安公主的丈夫李祺以及她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得以免死,被流放到江浦地居住。
功臣一家七十余口被杀,只留下李祺父子三人,可能是朱元璋对李善长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臣子的最后一点怜悯之情,而不单纯是看在临安公主的面上。而且朱元璋对李祺也很喜欢,“帝长婿,颇委任之。四方水旱,每命祺往振济”,对他的才德信任有加,因此也留下李祺一脉,给李善长续了香火。
不然的话,以李善长"谋逆”之罪,身为他的长子,李祺不可能逃得活路。要知道朱元璋杀另一个驸马欧阳伦,仅仅是因为他走私茶叶,谋取暴利,这个罪名较起“谋逆”可谓不值一提。但朱元璋还是痛下杀手,丝毫没有顾及自己女儿安庆公主的私情,将欧阳伦赐死。